4月11日,內蒙古一派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合作簽約儀式。三方達成了氫能源領域合作發展共識,將共同攜手在鄂爾多斯市建設“中國北方氫能研究院”,積極助力內蒙古自治區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按照中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氫能發展規劃》等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快速推動鄂爾多斯市氫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的建設。
2022年3月22日,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先進發動機團隊在氨氫發動機燃燒技術上取得新突破。利用氫氣點火形成分布式燃氣射流引燃氨混合氣,實現了氨發動機的穩定運行。
3月17日,由英國政府支持的致力推動航空業凈零排放的FlyZero項目團隊發布的一份名為《我們對航空零碳排放的愿景(Our Vision for Zero-Carbon Emission Air Travel)》的最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液態氫可以為一架能夠容納280名乘客的中型客機提供動力,支持其從倫敦直飛舊金山,或者從倫敦直飛奧克蘭。
《規劃》從自治區實際出發,全面分析了我區能源發展基礎和形勢,明確了“十四五”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實現“一個目標”、推進“三個轉型”、打造“四大產業”、實施“十大工程”。
雙碳目標牽引下,國內發展綠氫的呼聲日漸高漲。2021年以來,大型能源企業及上市公司紛紛上馬綠氫項目,如中石化、國電投、華能集團、中石油等,其他領域企業如晶科能源、億利集團、協鑫集團等也紛紛宣布入局綠氫領域。此形勢下,有人甚至提出2021年是綠氫元年。氫能根據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不同,主要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目前國內氫能產量中,有超過60%的氫屬于灰氫,綠氫占比僅有1-2%,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眾多企業于此時涌入綠氫產業意欲何為?國...
要說2021年新能源賽道中什么概念最火熱?答案莫過于氫能。氫能是雙碳目標下的重要能源之一,現如今全球的氫能產業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
10月26日上午,第七屆中日韓產業博覽會暨2021中日韓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山東濰坊(線上)隆重開幕。下午,作為大會和論壇重要內容的“2021中日韓氫能產業高峰論壇暨氫能產業展覽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美錦能源成敗尚未可知,但先發者的價值,會在終局被人記住。
本報訊近日,由清華大學、中核集團、華能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中國中信集團聯合發起的高溫氣冷堆碳中和制氫產業技術聯盟在清華大學成立。該聯盟旨在推動高溫氣冷堆制氫技術和產業發展,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打造世界一流產學研用結合的新型協同攻關聯合體,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實現。
張永偉告訴記者,氫產業要通過氫能全鏈條的創新和降成本,用最短的時間讓氫能成為一個低價的能源。中國的鋰電池產業用了不到10年時間,電池成本降低15倍,從而使得電動汽車無論是在購買成本還是在使用成本上,基本具備了可以與傳統燃油車競爭的性價比。
8月26日,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與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分公司、輕程(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在空港投資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組建中石化氫能源(天津)有限公司,發揮各方在產業、資源、場景、政策方面的綜合優勢,強強聯合,深耕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建設運營等領域,進一步促進氫能源開發應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在充電盛行的時代,誰能想到,裝上2個小巧的氫氣罐,電動自行車就能夠行駛120公里。氫氣用完也不用擔心,街頭巷尾的便利店就能購買更換。就算氫氣罐破損也沒有危險,罐子里倒出來的全是合金粉末……
華為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目前已經有賽力斯、極狐等產品問世。雖然華為目前的定位不是整車制造商,而是汽車智能駕駛模塊的供應商,但其技術觸角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廣泛延伸。7月8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據報道,九州工業大學橫野照尚教授等研發出能在常溫常壓下利用太陽光使水和氧氣高效生成過氧化氫(H2O2)的光催化劑。由于H2O2能作為下一代燃料電池的燃料且便于運輸,有望取代氫氣成為新的能源載體,所以該研究備受關注。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省區市發布氫能規劃和指導意見,氫能產業園遍地開花。眾多企業正大舉入局,越來越多人擔心,氫能發展似乎“過熱”了。
燃料電池綜述,主要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分析,燃料電池行業產業鏈分析,燃料電池行業發展現狀分析,燃料電池產業政策分析,燃料電池行業標準化分析,我國燃料電池行業主要單位情況,總結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