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作為能源的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市場以及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形態,通過具有的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多元、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實現能源產業全鏈條的協同優化和價值創造?!半p碳”目標下,能源互聯網已經成為能源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硏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岀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對外公布?!斗桨浮酚蓢野l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中直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斗桨浮诽岢?,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費得到有效遏制,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消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綠色消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
2022年9月21-23日,世界一流能源會展集群——2022中國城市能源大會暨博覽會(簡稱“2022深圳能博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大會從組織機構、參會參展單位、與會嘉賓、活動內容、涉及領域等等都是頂層規格與規劃。
在新一輪能源低碳變革浪潮中,2022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央企將加快對新能源產業的布局。1月28日,中國石油召開黨組會議,再次強調將發力新能源的戰略基調。
2020年9月,中國面向全球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國家自主貢獻承諾,大力發展新能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張玉清出席會議并致辭。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節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出席大會并致辭。
2021年11月25日,2021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在深圳隆重召開。大會秉承“以變革為動力,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城市能源的新發展為主題。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大會張玉清在會上發布了2022中國(深圳)城市能源博覽會規劃。
“經濟增長方式的低碳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明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何在節能降碳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眼下需要破解的難題。
“經濟增長方式的低碳轉型是個系統工程?!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明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何在節能降碳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是眼下需要破解的難題。
新型城鎮化是拉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對于中小城市而言,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
本屆博覽會由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停車設備工作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設行業分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電力行業委員會、北京靜態交通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展品涵蓋機械式停車設備及配套產品、停車場收費及管理系統、智慧停車設備及管理系統、停車場設施等停車行業全產業鏈,交流與展示城市停車行業新產品新技術、解決方案與平臺等,加快智慧城市建設與智能交通發展,推動城市停車產業有序發展。展會于2021年11月3日-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召開。
1月21日,15屆132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廣州市能源資源節約“1+N”行動方案》。所謂“1+N”行動方案,即形成一個總體方案,作為推動全市能源資源節約工作的綜合性、方向性、引領性文件,以及6個工作方案,涉及綠色生活創建、工業、公共建筑、交通運輸、商貿等重點領域,并將南沙區作為重點區域,細化落實總體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傮w方案明確了廣州能源資源節約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并據此明確了49項工作任務,提出了10條保障措施。
2020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新建12個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至此,已有39家新能源企業落戶戈壁新城,共建成新能源并網發電容量4051兆瓦,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35%。
城市能源,城市生產和生活活動的動力來源,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主要包括煤氣、供電和供熱。其中,煤氣包括天然氣、煤制氣、油制氣和液化石油氣等,城市煤氣由氣源、輸配、應用三部分組成,具有方便生活、促進生產、減輕運輸壓力、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節約能源等作用。供熱包括生產用熱和生活用熱。